1. 论文列表
[1] 路宏伟, 蒋刚*, 王昊, 洪鑫, 史春乐, 龚红卫, 刘伟庆(2017). 摩擦桩型能源桩荷载-温度现场联合测试与承载性状分析[J]. 岩土工程学报, 39(2): 334-342.
[2] Lu, Hong-Wei, Jin, Xing, Jiang, Gang*, Liu, Wei-Qing(2017).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Energy Pile with U-Tube[J]. Energy Procedia, 105:4731-4737.
[3] 王昊, 路宏伟, 洪鑫, 史春乐, 龚红卫, 蒋刚*(2016). 能源桩荷载-温度联合测试技术研究[J]. 工业建筑, 46(6): 111-118.
[4] 王彬彬, 路宏伟, 洪鑫, 王昊, 蒋刚*(2016). 地热桩荷载-温度作用下单桩沉降特性数值分析[J].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38(1):89-95.
[5] 蒋刚*, 江宝, 李雄威, 王彬彬, 王旭东(2015). 桩筏基础承载过程的安全度分析[C]. 第12届全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, 土木工程学报, 48(S2): 191-196.
[6] 吴健, 路宏伟, 蒋刚*, 余闯(2014). 荷载-温度联合作用下地热桩的弹性性状分析[J].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36(5): 83-89.
[7] 蒋刚*, 江宝, 王旭东, 周峰(2013). 桩间距对桩筏基础结构性能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[J].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 32(7): 1504-1512.
[8] Han Jie, Jiang Gang*(2011). Influence of inclined bedrock on undrained bearing capacity of shallow strip foundations[C]. ASCE Geo-Frontier 2011, Dallas, USA, Mar. 13-16.
[9] 蒋刚*, 孙君, 王旭东(2011). 复合桩基地基极限承载力的下限有限元解[J]. 岩土工程学报, 33(1): 128-134.
[10] 江宝, 蒋刚*, 王旭东, 宰金珉(2010). 复合桩基梁式承台受力性状模型试验[J].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, 32(1):81-85.
[11] 蒋刚*,李苏春,王旭东(2009). 轴对称状态下粘性土剪切带倾角试验,武汉大学学报(工学版),.2.28, 42(01): 132-136
[12] 张大长,蒋刚,林致添,安增军(2009). 装配式型钢基础抗压抗拔承载力的试验及计算,岩土力学,30(07):2096-2101。
[13] Wang Xudong,Jiang Gang,Ruan Yongping,Xu Jianlong. Response of Deep Excavation in Complex Site of Soft Clay and Stiff Clay,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ed-Research-Centers-for-Urban-Underground-Space,426-432,Shenzhen, PEOPLES R CHINA,2009.11.18-2009.11.19。
[14] 安骏勇,蒋刚*,王钊(2007). 基于平面应变试验的非饱和膨胀土强度分析,岩土力学, 28 (12): 2649-2651
[15] 宰金珉, 蒋刚*, 王旭东, 李雄威, 何立明(2007). 极限荷载下桩筏基础共同作用性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[J]. 岩土工程学报, 29(11):1597-1603.
[16] 李雄威, 蒋刚, 宰金珉, 王旭东(2007). 桩-土-承台非线性工作机理的模型试验[J]. 工业建筑, 37(11):57-60.
[17] 李雄威, 蒋刚, 宰金珉, 王旭东(2007). 群桩非线性工作机理的研究[J]. 工程勘察, 37(11):8-13.
[18] 李苏春,蒋刚*(2007). 南京地区粉土的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[J],南京工业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9(02): 40-44。
[19] 韩艳华,蒋刚*,宰金珉,蒋桐(2006). 基于极限分析法的桩周土体承载力探讨[J],南京工业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8(04): 32-35。
[20] 蒋刚*,李雄威,朱定华,王旭东,陈洪圣(2005),南京地区粉砂扁铲侧胀试验(DMT)的应用[J],工程勘察,35(03): 34-37。
[21] 李雄威,何立明,蒋刚,王旭东,宰金珉(2005). 筏式基础室内模型载荷试验[J],工业建筑,35(05): 20-23。
[22] 宰金珉, 蒋刚*, 王旭东, 李雄威(2005). 复合桩基非线性共同作用模型试验设计与研究 [C]. 第24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:土工测试技术实践与发展. 郑州:黄河水利出版社, 2005, 27-32. 北京, 2005.10.26-28, 主题报告.
[23] 蒋刚*,林鲁生,刘祖德(2005). 降雨渗流作用下残积土边坡的数值分析[J],南京工业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7(05): 27-31。
[24] 戚科骏,王旭东,蒋刚,常银生,陈亚东(2005). 临近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开挖分析[J],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24(S2): 5485-5489。
[25] 蒋刚*,邱金营,王钊(2004). 非饱和原状膨胀土平面应变剪切试验性状[J],武汉大学学报(工学版),37(06): 117-120。
[26] 李雄威,蒋刚*,朱定华,宰金珉,陈洪圣(2004). 扁铲侧胀原位测试的应用与探讨[J],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23(12): 2118-2122。
[27] 蒋刚*, 宰金珉, 陈国兴, 胡庆兴, 苏静波(2003). 复合桩基设计与沉降分析[J]. 岩土力学, 24(3):405-409.
[28] 林鲁生,蒋刚,白世伟,刘祖德(2003). 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取值的统计分析方法[J],岩土力学,24(02):277-280。
[29] 蒋刚*,林鲁生,刘祖德(2002). 残积土应力应变特性及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分析[J],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(04): 13-19。
2.教材、著作、参编规范、专利
[1] 《土质学与土力学》(第二版),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,2010,参编
[2] 《基础工程学》,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,2013,参编
[3] 《岩土工程监测与检测》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14,参编
[4] 城市地下空间规程技术规程,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(CECS285),2017,参编
[5] 蒋刚, 路宏伟, 王彬彬, 刘伟庆(2016). 带有地源热泵双螺旋管状换热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: 中国, ZL201410572810.4[P]. 2014. [发明专利], 2016-01-20授权.
[7] 刘伟庆, 路宏伟, 王彬彬, 蒋刚(2015). 带有地源热泵双半圆W并联形换热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: 中国, ZL201420618931.3[P]. 2014. [实用新型] 2015-01-28 授权.
[8] 蒋刚, 路宏伟, 王彬彬, 刘伟庆(2015). 带有地源热泵双螺旋管状换热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: 中国, ZL201420618625.X[P]. 2014. [实用新型] 2015-01-21授权.
|